《我以大梦炼长生》转载请注明来源:墨墨文学mmwx.cc
不觉间,春去秋来,耶律德光的“大同”理想并没有实现。
他这个“大同”年号,在中原也就成了个笑话。
身受重伤,狼狈撤离的耶律德光,紧赶慢赶,最终还是死在路上。
不过临死前却是下令,将掳掠来的和尚大加封赏,让他们在辽国的地界中发展。
也是这条命令,奠定了佛教取缔契丹国内祭司地位的基础。
继佛门在中原大兴之后,在辽国同样迎来了大兴。
倒是河东节度使,bj太原留守刘知远,趁机入驻开封。
“大同”破碎,被刘知远沿用石敬瑭的“天福”年号代替,现在即是大同元年,也是天福十二年(947)。
不得不说,刘知远这个皇帝,说是捡来的也不为过。
倒是正应了他的年号,真是托天之福。
听说当初耶律德光派人给刘知远送信,刘知远都打算臣服了。
结果耶律德光一高兴,打算收刘知远当义子。
可惜,刘知远他不是吕布,没有方天画戟来捅义父,所以果断翻脸,自己在太原自立了……
耶律德光走后,刘知远率兵进入开封,原本投靠契丹的节度使,纷纷来投,就这样捡了个天下。
不过这些暂时都对知小年他们没有什么影响,刚秋收完,掌门师兄打算重修金锁关,在华山中、东、西、南四座主峰上修建道观。
至此,一众师兄弟,乃至于三代弟子们才算是知道。
他们不仅打坐诵经是一把好手,就连开山采石,伐木做工一样是一把好手。
个别师兄弟更是闲着无聊,利用上下山空闲时间,在一些只有脚踩坑的地段。
如老君犁沟,百尺峡等地,开挖出一些石阶。
至于开挖出来的废料,别问,问就是拿上山建道观去了。
你要问北峰怎么办?凉拌,师兄打算在上边弄个小云台观,主要还是用来观察山下状况。
掌门师兄的说法是,乱世之中,山峪口并不安全了。
当然,这是对外的说法,实际上是怎么回事,估计也就是他们三人知道了。
知小年自然不可能逃过劳动,他们这些师弟们,可是扶摇子的主要劳动力啊。
这些家伙,几乎都可以做到辟谷,吃得少,力气大,轻功好,对自身也有很好的控制力。
可谓是集采石,搬砖,上梁,雕刻,盖瓦为一体的顶级牛马。
知小年没想到,上辈子是牛马也就算了。
在这个古代世界,自己都已经是江湖上呼风唤雨的顶尖高手了,在自家师兄眼里,依旧是牛马的料。
对了,稍微解释一句,“辟谷”是指吃的少,并不是不吃。
毕竟铁驴要吃油,电驴得充电,毛驴要吃饲料。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