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官子的科举青云路 第243节

武官子的科举青云路 三六九龄 加书签

天才一秒记住【墨墨文学】地址:mmwx.cc

家门巨变,加上她娘姜宝璐跟个疯婆子似的,她不想在家里呆了,想嫁人,出去过自己的日子。

顾世安一愣:“……”

谢书晴红着眼睛:“只要人品好的就行了。”

她剔去了攀比之心,只想求个安稳日子过。

……

所以顾世安才敢做这个主,问问陈四禹有没有说过亲事。

不过谢回死了,谢书晴要守孝三年,所以亲事也不急不得,只能慢慢看了。

顾世安想起陈四禹这么个后生,也抱着大撒网的心思问一嘴,成不成的,另说。

卫景平:“只要谢姑娘有这个心,我见了陈四禹,一定好好问问他。”

顾世安:“谢了。”

他说道:“这阵子沾了你不少的光,不知道该怎么谢你,先攒着吧。”

卫景平:“得了得了,夫子别这么见外。”弄得他都有些不好意思了。

他俩并肩从工部出来,迎面户部郎中段凤洲急急走过来:“卫大人,岳州府、淮南府等中部五府的折子到了,”他看了眼顾世安,低声说道:“今年秋季的税赋,与去年收上来的出入很大。”

卫景平:“比往年少了多少?”

段凤洲说道:“十五停多了一停。”

多了。

朝廷收上来的银子多了,那不是好事情吗?

非也非也。

这里面有个缘由本朝上个月颁布新的耕田税之前,先令各府上报了耕田亩数和人丁数,拿到数据之后,根据卫景平和户部同僚的估算,这次税收应该比去年少收二十五停中的一停,也就是少个百分之四的样子,怎么会多呢,还多出这么多!

卫景平跟顾世安说道:“夫子,我回户部看看。”

当朝改税,按照他的想法,应该秉承着“公私仓廪俱丰实。1”这条原则,就是说朝廷的府库和百姓之家全丰实。

像隋朝那样官府有钱,老百姓穷死,藏富于国,短命了。而像北宋和南宋,尤其是南宋啊,这个朝代缺乏合理的税种税收,下面人有银子就是收不上来,朝廷积贫积弱,他当时的gdp占当时世界的80%,可惜银子不在朝廷手里,也完蛋。

而回过去看开元之治,得益于玄宗皇帝在登基之初,就改革了“田赋”和“户赋”这两个朝廷的核心税种,即“两税法”,以“田赋”和“户赋”上,在商业上、边贸上又分配了合理的税种,读史,也就只有这个时候算得上是朝廷有钱,百姓也有钱,公私仓廪俱丰实,才出现了空前的盛世。

顾世安:“别急,稳住,天塌下来个高的顶着。”他说的是右相杜锦成。

可是加重百姓,尤其是农户的税赋,是卫景平最不愿意见到的,是以他还是心急如焚。

他匆忙返回户部,准备核查账目。

户部的一干同僚都在,尚书梅清敏手里拿着七省的折子,忧愁地道:“这几个省份,分明有人藏了私心,要邀功媚上啊。”

另一位管人口和土地的侍郎纪九渊拿着手头的册子焦急地翻着:“比之去年,这五府的耕田亩数几无变化,却不知是何原因。”

卫景平:“二人大人,我这就来算算。”

豫州府等中东部五府一共报上来二十多本账目,卫景平和纪九渊一条一条对着看,窗外的夕阳走了,星星来接班,后来星星月亮睡觉去了,东方浮出一轮红日的时候,这些账目才大致理了一遍。

卫景平逐条对下来:“纪大人,目前核对完的这些账目没有问题。”

纪九渊也道:“这五府的田地亩数和人口数也没查出有出入的。”

那问题到底出现在哪里了呢。

各种担忧之中唯一让人感到欣慰的是朝廷收缴上来的税赋银子增多,下一年的开支有了着落,他们户部能稍微轻松一些了。

对完账目,梅清敏写了折子,一份送进宫里给云骁帝,一份送到右相杜锦成的手上,打算明日早朝商议此事。

作者有话说:

1杜甫的诗,赞美开元盛世的。

第270章黑吃黑

◎卫家总算有个男丁看上去是个战五渣,卫景平有种后继有人的欣慰。◎

而这时候的杜锦成,与户部官吏们的不安恰好相反,他听说了中部五府收缴上来的银子比去年还多,竟高兴地对身边的人说道:“本相爷给陛下操办的头一桩大事总算没砸了。”

他觉得比去年多收银子是好事儿,正自得呢。

左相邹永提醒他道:“杜兄,去年收缴的税赋比往年略低,今年却比去年多,这是什么原因你可查清楚了?”

由于民间人口增长,农户之家要交田亩税和人丁税,不堪负重,不少人弃了田地四处流亡,成为流民,户部上报朝廷,这才改税的,去了人丁税,把这一部分酌情并入田亩税之中,从朝廷和户部的意图上来看,是要减少对农户之家的课税,怎么收下来反倒比往年还多了呢。

邹永心道:这不正常,定然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杜锦成与他一同在吏部供职多年,听了邹永的提醒,还算坦诚地说道:“哎呀呀邹兄,说实在的,我不清楚户部为何要在税赋上做文章,历朝历代都是‘田赋’和‘户赋’,也就是人丁税并行,施行起来简单明了,他们这叫什么‘摊丁入亩’,依我看明着是免了人丁税,实际上啊都摊到田赋上去了,这不一样吗?人丁多了朝廷收到的税能不多?”

对于这次的税收改革,虽然名义上是在他的主持下进行的,可实际方案是卫景平出的,他至今稀里糊涂的,没闹明白卫四提出的“摊丁入亩”到底怎么个摊法。

“摊”的精髓之处在于,头一个让人多地少的地区人口向人少地多的地区流动,或者当地大力垦田,让人丁数与田亩数同步增长;第二个,让嫌税重而又不想迁徙或者垦田的人丁脱离农户,到商业繁华的地带务工,这也是为后续开征新的税种商税做准备,在这两种办法的前提下,各府重算田亩税,这才是正确的执行办法。

所以在实施新的税率之前,户部要求各府重新核查田亩数和人丁数,详细地报了上来。

而杜锦成呢,没把这一环套一环的“摊”法理解透,说的话太外行了。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武官子的科举青云路》转载请注明来源:墨墨文学mmwx.cc,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温馨提示:按 Enter⤶ 返回目录,按 阅读上一页, 按 阅读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阅读。
武官子的科举青云路》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或网友上传,墨墨文学只为原作者三六九龄的小说《武官子的科举青云路》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三六九龄并收藏《武官子的科举青云路》最新章节。
飞扬跋扈,从唐人街开始
飞扬跋扈,从唐人街开始

19世纪末,华工在美沦落为三等人。民间对华工的歧视与冲突越演越烈,袭击也逐渐增多。在旧金山的唐人街,大烟馆、赌档林立,堂口、会馆,鱼龙混杂。直到这一天,陈正威从船上下来,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我喜欢这里空气中弥漫的火药味。”“我跨过半个世界来这里,可不是为了来挖矿的。”

不吃葱花 连载 178万字

晋末长剑
晋末长剑

正如唐代诗人徐夤在《两晋》诗中所写的那般:“三世深谋启帝基,可怜孀妇与孤儿。罪归成济皇天恨,戈犯明君万古悲。”西晋得国不正,犯了太多错误,继承了东汉、三国以来的种种弊端。到了晋末,已经积重难返,亟待重新构建帝国的价值观及统治体系。但是“谁知高鼻能知数,竞向中原簸战旗”,历史没有给他们这个机会。自作孽,不可活。穿越者来到逐渐崩溃的西晋末年,他所能做的是——先活下来。

孤独麦客 连载 374万字

亮剑
亮剑

版权信息书名:亮剑作者:都梁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日期:2017-04ISBN:978-7-5502-3495-6

都梁 全本 52万字

民国投机者
民国投机者

在中国出生,在美国长大,嗯,好吧,好吧,就是穿越这样的老套故事。这是我的第一部小说,如果您认为写得好,请投我一票,如果您认为写得差,请指正。读者群:黄埔军校第一期55374701(招生中)黄埔军校第二期81036724(已满)黄埔军校第三期33045967(已满)黄埔军校第四期85625983(已满)黄埔军校第五期894

有时糊涂 全本 835万字

玄天宗修行记事
玄天宗修行记事

生在修真界玄门第一大宗玄天宗领地父母都是宗门弟子这算什么?这不就是相当于投胎清华学区房,爹妈还是校职工?Easy模式开启,人生还不随她浪!

枯泽 连载 10万字

穿成武官之子的科举路
穿成武官之子的科举路

【本文将于10月26日周三入V,届时三更,请大家继续支持。】卫景平穿越了,穿成了一个卸甲的从七品武官之家的老来子。他上面有三个亲哥哥,大哥擅射,一把弯弓百步穿杨,吓得山里的大雕连夜叼着崽儿搬家......

三六九龄 言情 连载

士族之女的种田青云路
士族之女的种田青云路

专栏有完结文《武官子的科举青云路》,预收文《东宫小女官》,蟹蟹关注~胎穿成高门贵女,孟令姜在富贵窝里长到十五岁时,北方战乱不休,孟氏举家迁往江南。离开京城后没了家产傍身,娘亲又病弱,仅靠着府中青黄不接的月例银子过活,很是艰难。望着沃野千里的江南,想着后世这片土地上的繁华,孟令姜给自己拿了个种田的剧本,哐哐开荒种地,稻麦兼作,推广牛耕,改良水车,疏通水利,制糖养猪……最喜欢的莫过于五谷丰登猪壮禽肥。

三六九龄 言情 连载

高门寒婿的科举路
高门寒婿的科举路

简介:沈持胎穿到大弘朝的没玉村,爹是县衙小吏,俸禄低但凑合咸鱼。然而在乡野间皮到六岁时,他娘告诉他,在京城有个跟他订了娃娃亲的未婚妻。他娘还说,未婚妻家里是当朝四世三公的侯门......

三六九龄 言情 连载

穿成捕头之子的科举路
穿成捕头之子的科举路

简介:成长·逆袭征文“逆流而上,鱼跃龙门”参赛理由:男主刻苦学习,科举入仕,步步为营,逐渐走上人生巅峰。文案如下:沈持胎穿到大弘朝的没玉村,爹是县衙小吏,俸禄低但凑合咸鱼。然而在乡野间......

三六九龄 言情 连载

[历史] 我只想算命,你却让我当国师 我要吃月亮
[历史] 金玉满唐 十年卧雪
[历史] 造反我没兴趣,父皇别害怕 江南狂少
[历史] 太子我啊,最喜欢做好事了 婉似朝芸
[历史] 大宋小农民 沭河小花生
[历史] 玄天宗修行记事 枯泽
[历史] 倒拔三国 神枪帅飞侠
[历史] 我家娘子太体贴 扶摇九天
[历史] 朕,乃万岁! 生哥是也
[历史] 武官子的科举青云路 三六九龄
[历史] 三国之从购买并州牧开始 我叫罗小飞
[历史] 臭县令朕怀孕了 浪漫的大师兄
[历史] 明末:边军不退 沐风叶

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Copyright © 2025 墨墨文学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有小说均由程序自动从搜索引擎索引

Copyright © 2025 墨墨文学

本页面更新于2024-07-06 22: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