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官子的科举青云路 第44节

武官子的科举青云路 三六九龄 加书签

墨墨文学【mmwx.cc】第一时间更新《武官子的科举青云路》最新章节。

他疯癫之后能在上林县住下来没跑到别的地方的原因,一是看上了后山蓊郁的松树林,那可是制墨的主要原材料。在他神志时而清醒时而混沌的长达五六年的时间里,就是靠着烧松烟制墨才打发时间的。二是上林县足够热闹,一个人的时候听听街头那永无间断的热闹,都觉得活着是有盼头的。

卫景平:“好。”

他的兄长们之中,卫景明对于做生意没有分毫的兴致,他爱的是披坚执锐,听金戈之声,是以极少过问店中之事。

卫景英和卫景川则每天除了习武之外就是来店面给姚春山帮工,老人家心思单纯,对俗事心中没数,几乎都是卫家人在做主,尤其是卫景英,猛长之后身材抽条,长眉细眼,高高瘦瘦的,只要双手不拎着铁戟横到旁人的脖颈处,任谁也看不出来他是个粗莽的武夫。

铺面开张之后,他凭着一股子机灵劲儿学会了算账、每天看姚春山写字,大抵是潜移默化的缘故,竟也粗略认识了不少的字,闲暇之余,还摸起了笔杆子,跟在姚春山后面比划比划。

不过他终究是没有读书这个耐性的,只图个方便和实用,深奥一些的便不会去学了。

卫景川承包了铺面所有的重活儿和洒扫杂物等工作,才半个月下来,就累瘦了那么一些些,被孟氏搂在怀里心肝儿肉地心疼了好半天,后来有一天,卫长海回来说起老三在校场没命地连刀,这才得知他夜里偷着起来练刀去了。

卫景平边想着这些,边一路疾步快走上了繁楼。

嚯!

这真是冤家路窄,一进门就和顾世安走了个对顶。

“你最近很忙啊。”顾大财迷绷着一张俊脸,不太满意地道。

年前他从“天下第一墨”的铺面前经过,看到顾客盈门,生意还不错。卫家的人在店面里忙得热火朝天,一看就知道背后的掌柜是谁。

这小子竟开店做起了生意,真是不务正业。

卫景平立马换上一副“对不起我欠了你钱”的虔诚样儿:“我也不算太忙。”

顾世安:“听说你抄完了《四书章句集注》?”

抄《集注》这件事,他对卫景平十分满意,总觉得这孩子还算是有心的。

卫景平点点头:“差不多也背完了。”

“哦,”顾世安若有所思:“正好思炎也在,你来一下。”

说着将他召唤进了一个雅间。他和顾饼圈对视的那一刻,双双在心里呼唤了声难兄难弟啊!

许德昌这时跟过来:“哟,顾夫子卫公子顾公子,来点什么?”

二人不约而同地道:“一壶白开水。”

待会儿说不定会背啊说啊,总之是少不了口干舌燥的,要白开水准没错。

果然,落座之后,几乎没什么废话,顾世安九开始即兴讲课安排八股文的起讲。

“盖以全篇之文由此讲起而发起大凡也。1”,起讲位于承题之后,主要内容是将破题与承题所阐明的题意作进一步的发挥,补充,他要引申、讲明题义,或说明题目内容的来源与背景等。

该文章的主旨即在起讲中明确。

起讲部分是全文发挥、阐述的关键所在,就好比人的脑袋,精思妙义,都要在这里集合,从这里开始。

等于是顾世安开这一讲的时候跳过了承题,直接默认他是学过的,或者留待温之雨去讲。

“起讲谓通篇之冒,括笼得题意在内而又不犯实”2,就是说你们作起讲的时候,宜写虚而不宜写实,宜写简而不宜写详啊,宜开门见山而不可蒙头盖面,宜提纲挈领而不可笼统宽松,这儿是绝不允许拉拉杂杂说废话的,几句话一落笔便须扼住全文之纲领,句句字字不离全题,“他抬手撸上自己的脑袋,又指了指眼睛道:“起讲就好比这脑袋和眼睛,如果脑袋和眼睛都摆不端正,身体能成个什么样子呢。八股文要作得好,必须在起讲上下功夫……”

他说得嗓子哑了,低头打开茶盏盖子喝水的功夫,顾小炎盯着顾世安的脑袋看了半天,嘟囔道:“卫四你觉得他脑袋长的正吗?我怎么看着跟葫芦似的,他眼睛,明明是斜的……”

“起讲很重要的,”卫景平停下笔皱眉看了一眼顾小炎:“这个学不会,是完全做不好八股文的……”

卫景平立刻正襟危坐,他目视着顾世安的方向,不再和顾小炎搭话。

作者有话说:

12出自《制艺丛话》。

宝子们,接上一章碎碎念几句,姚溪不是她亲妈偷走的,她亲妈也在想尽办法找姚春山,至于为什么现在是丫鬟,就先不剧透了。

第47章99字的题目

◎女孩子衣食华贵拔高心志,诗书文典升华才气。◎

顾世安停下来瞪了顾思炎一眼,估计他这个逆侄坐不住了,见卫景平也微微蹙眉,想来对于初学八股文的蒙童而言,破题之后,除了承题相对容易一些,从起讲直到最后的束股结语,都不大容易啃,于是道:“岳正的《今夫天》你们还没背吧?”

“没背”顾思炎拖长声音打了个哈欠。

卫景平点头:“学生只读过一遍,记得个五六分。”

顾世安起身取出墙壁的凹格里放着落灰的笔墨纸砚,他一句一句念,让二人跟着在纸上写一遍,写到《今夫天》一文起讲部分的时候,他书接上回继续讲课:“总之啊,好的起讲,一要说理正,二要命意高,三要遣词古。”

也就是说你说理得说道点子上,还有格局足够大,最后还要引经据典文笔好。

卫景平默默在心里记下来这三点,活动了下手腕,跟着顾世安把《今夫天》完整地写了下来。

顾世安似乎赶时间,今日一本正经教完,只说了句卫景平的字“已显中正浑厚”,叫他们遇上傅宁他们提一嘴《今夫天》,就整理仪容下了繁楼。

“县太爷找他。”顾思炎放下笔出了口气:“累死我了。”

卫景平:“县太爷找顾夫子做什么?”

“你没听你爹说吗?”顾思炎漫不经心地说道:“上头嫌这么县的士农工商以及流民乞丐等等的花名册太乱了,常有身份文牒对不上号的,命太爷整治,这不过了年就开始召士子乡绅到县衙出点子想办法去了。”

卫景平:“原来是这样。”

听着似乎跟他没什么关系。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高武纪元》【武林小说】《重开吧!蜘蛛侠!》《伪装大佬那些年》《云朵和山先生》《我以机缘觅长生》《重生2011,二本捡漏985》《嫁给铁哥们》【技术流小说】《攻略男配的正确方法

天才一秒记住【墨墨文学】地址:mmwx.cc,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温馨提示:按 Enter⤶ 返回目录,按 阅读上一页, 按 阅读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阅读。
武官子的科举青云路》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或网友上传,墨墨文学只为原作者三六九龄的小说《武官子的科举青云路》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三六九龄并收藏《武官子的科举青云路》最新章节。
玄天宗修行记事
玄天宗修行记事

生在修真界玄门第一大宗玄天宗领地父母都是宗门弟子这算什么?这不就是相当于投胎清华学区房,爹妈还是校职工?Easy模式开启,人生还不随她浪!

枯泽 连载 10万字

将军的小公主
将军的小公主

宴国皇家子嗣单薄,皇帝膝下目前只有一位长公主赵安玥。赵安玥受尽宠爱,顺风顺水的长到十五岁,正值及笄前后,大宴和大祁迎来战事,大宴连连败退,无奈投降。最终割三城,并忍痛将唯一的公主嫁给大祁将军顾淮景。*成婚当日,顾淮景回到洞房中,看到的就是一地狼藉。小公主身穿红嫁衣,站在洞房中,抬起下巴,朝他哼了一声“这个房间以后就是我的了,这里不欢迎你。”他笑了笑。*又横又怂不作死就不会死但明知会死还是要作死的小

插柳成荫 连载 90万字

世子你别乱来
世子你别乱来

大宁王朝百年,天子病重,太子监国,朝中宦官当道,把持朝政。江湖动荡,南北藩王并立,威胁皇权,虎视眈眈。恰逢临王世子外出巡游,遭埋伏身死!林江年从破庙中醒来,便有神秘红衣女子逼他假冒刚遇害的临王世子。为了活命,林江年不得不深入临王府,装世子,娶公主,打皇子……小心翼翼,如履薄冰的伪装成一名合格的纨绔世子!——————————非权谋,披着武侠架空背景下的轻松日常感情文

柠檬213 连载 254万字

我在法兰西当王太子
我在法兰西当王太子

【架空历史爽文,尽量贴合原时空】人在法兰西,刚进凡尔赛,身份王太子。唯一的问题是,现任国王是路易十六,两年后就会被咔嚓……既然老爹和大臣们都靠不住,只好自己动手整顿法兰西了!先随便赚点小钱,解决困扰国家上百年的财政危机。再狠狠敲打心怀不轨、谋图夺权的贵族们。然后抄了占据大量土地不劳而获的教会。工业、科技、农业、商业齐头并进,我,就是法兰西最伟大的王太子!那一年,小英子纠结同盟大军压境,我直接端了他

天海山 连载 182万字

覆汉
覆汉

负大任,回千年,群雄并起三国乱,逞义气,斗江山,逐鹿中原起烽烟,狂风起,旌旗卷,刀关剑影月光寒,图天下,留美谈,万里山河碧血染。一个古汉语专业大学生坑爹穿...

榴弹怕水 连载 503万字

穿成武官之子的科举路
穿成武官之子的科举路

【本文将于10月26日周三入V,届时三更,请大家继续支持。】卫景平穿越了,穿成了一个卸甲的从七品武官之家的老来子。他上面有三个亲哥哥,大哥擅射,一把弯弓百步穿杨,吓得山里的大雕连夜叼着崽儿搬家......

三六九龄 言情 连载

穿成捕头之子的科举路
穿成捕头之子的科举路

简介:成长·逆袭征文“逆流而上,鱼跃龙门”参赛理由:男主刻苦学习,科举入仕,步步为营,逐渐走上人生巅峰。文案如下:沈持胎穿到大弘朝的没玉村,爹是县衙小吏,俸禄低但凑合咸鱼。然而在乡野间......

三六九龄 言情 连载

高门寒婿的科举路
高门寒婿的科举路

简介:沈持胎穿到大弘朝的没玉村,爹是县衙小吏,俸禄低但凑合咸鱼。然而在乡野间皮到六岁时,他娘告诉他,在京城有个跟他订了娃娃亲的未婚妻。他娘还说,未婚妻家里是当朝四世三公的侯门......

三六九龄 言情 连载

士族之女的种田青云路
士族之女的种田青云路

专栏有完结文《武官子的科举青云路》,预收文《东宫小女官》,蟹蟹关注~胎穿成高门贵女,孟令姜在富贵窝里长到十五岁时,北方战乱不休,孟氏举家迁往江南。离开京城后没了家产傍身,娘亲又病弱,仅靠着府中青黄不接的月例银子过活,很是艰难。望着沃野千里的江南,想着后世这片土地上的繁华,孟令姜给自己拿了个种田的剧本,哐哐开荒种地,稻麦兼作,推广牛耕,改良水车,疏通水利,制糖养猪……最喜欢的莫过于五谷丰登猪壮禽肥。

三六九龄 言情 连载

[历史] 谍战风云录:大宋 香菇草莓牛肉酱
[历史] 我在三国逆转乾坤 小玉米芽
[历史] 带着美女闯三国 无名老僧
[历史] 武官子的科举青云路 三六九龄
[历史] 继兄不善 第一只喵
[历史] 三国之从购买并州牧开始 我叫罗小飞
[历史] 金玉满唐 十年卧雪
[历史] 清末土司王 司徒南
[历史] 我家娘子太体贴 扶摇九天
[历史] 大宋小农民 沭河小花生

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Copyright © 2025 墨墨文学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有小说均由程序自动从搜索引擎索引

Copyright © 2025 墨墨文学

本页面更新于2024-07-06 22: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