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不绝望
安静的九乔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墨墨文学mmwx.cc),接着再看更方便。
唐依飞快地向王嬷嬷请教了《千字文》的后头十页,也亏她年轻记性好,一下子将不认识的文字全记住了,还大概问清了意思。
周琴正好路过,听见她连这本书上的字也认不全,冷笑了一声,也没管她,自己先去洗漱收拾去了。
唐依则一面飞快地将这几页在心头反复默念着,一面急急忙忙地回到凤仪这边来。
——幸运的是,凤仪还未醒。
唐依一面紧张地注意凤仪的情形,一面自行温习,喃喃自语。
隔了一会儿,凤仪睫毛颤动,终于醒了过来,支起胳膊望着唐依,似乎询问她为什么停下了。唐依赶紧张口,从刚才念到的地方往下念。直念了十页,一字未错。唐依在心底一阵兴奋:成啦!——自从进宫,她这辈子,还从未一口气“念”下这么多的文字。
唐依看向凤仪,见凤仪动了动肩膀,从炕桌上支起身子,连忙问:“娘娘可是要休息了?”
凤仪点点头。唐依赶紧过来帮凤仪洗漱宽衣就寝。
一会儿收拾完服侍凤仪睡下,唐依吁了一口气退了下来。在外间,她又瞥见了那本《千字文》,薄薄的小册子,正放在外间的炕桌上——
万一明天皇后又命她从头开始念,或是让她从今天结束的地方继续往下念,那她该怎么办呢?
唐依定定地望着那本《千字文》,眼睛一眨一眨的。
其实她满可以向凤仪坦诚,她并不完全认得这书上的字——她可不是一等大宫女李怀,她只是个位居末等的小宫女。可是不知为何,唐依心里憋着一股子劲儿,她就是不想见到凤仪对自己失望的样子。她清楚地记得凤仪的眼光,那样信任那样看重自己的眼光。
鬼使神差地,这唐依伸手取了那本书,独自一个,坐在外间,先将今天生吞活剥记下的十页再又温了一遍,然后又捧着那书本,寻了王嬷嬷,问后面几页去。
一本《千字文》没多少字,如此反反复复,三天下来,唐依自己已经全记住了。凤仪手里却翻来翻去地摩挲这另一本,似乎觉得这本更有趣些。
唐依凑过去看了书名,忍不住偷偷地吐吐舌头——《直隶风物志》。
——这本书,好厚、好多字唉!
唐依一下子觉得难度好大。
凤仪却似困了,伸个懒腰,就将这书本放在一旁,自己往内室过去,似是打算歇个中觉。
唐依趁此机会,赶紧去抓了一枝炭笔,打开了那本《直隶风物志》,遇到自己不认识的字,就用炭笔轻轻地一点,做个记号,准备稍候去问人。
可是看着看着,唐依却似将自己给搭进去了——原来就在这紫禁城外头,并不算太远的地方,就有那许多新奇的人与事,那样美好的山川河流、闻所未闻的风土人情……她真是太孤陋寡闻了。
于是,原本只是简单地不想让凤仪对自己失望的唐依,渐渐开始明白这读书识字是一件极重要的东西,这件东西,能让她的心不再仅仅拘在这个红墙围住的一小片天空之内。
如此这般来回几次,唐依认得的字便越来越多,她为了防止自己忘记,取了些宫人弃置不用的边角纸张,用炭枝将这些都记在纸上,每日临睡之前取出来看看。日积月累下来,没过多久,这小宫女唐依与那识文断字的李怀,所差便也不甚远了。
*
坤宁宫这边日子过得宁静安逸,而钟粹宫这里却忙得快要开了锅。
时近年关,钮钴禄氏与佟佳氏一起忙着宫务,治办年事。宫中要准备敬神祭祖、大开宫筵,而各宫也要准备年货节礼,给宫人们置办新衣。以前这些事都是凤仪带着宫中各局管事一起忙的。钮钴禄氏这一次是头回上手,再加上有佟佳氏在旁,意见未必与她一致,所以两宫在一处,更是忙上加忙。
李怀领着一等大宫女的俸禄,又身在钟粹宫里,自然不能置身事外。
只是她死活不肯做那些抛头露面的差事,只肯缩在钟粹宫里,终日与账簿文书之类的物件儿为伍。
“这个丫头,性子倒也沉静!”
钮钴禄氏暗中观察她一阵,给了这二字评价。
鹊喜在旁凑趣儿:“娘娘的意思是,奴婢们的性子太闹腾了?”
钮钴禄氏伸手就去撕鹊喜的嘴:“你这丫头,倒也有几分自知之明!”
鹊喜笑嘻嘻地避开了。
“本宫说她性子‘沉静’,未必是在夸她,”嬉闹之后,钮钴禄氏沉下脸向鹊喜分说,“本宫是在说她为人木讷谨慎、循规蹈矩……这样的人,可以是个忠仆,却不像是能讨皇上欢心的那种人。”
鹊喜转转眼珠:“娘娘难道觉得……”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元皇后回归指南[清]》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或网友上传,墨墨文学只为原作者安静的九乔的小说《元皇后回归指南[清]》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安静的九乔并收藏《元皇后回归指南[清]》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