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太宰录》

汉乡 孑与2 加书签

《汉乡》转载请注明来源:墨墨文学mmwx.cc

第十二章《太宰录》

直到现在云琅才确认,自己真的是来到了西汉年间。

没有锥骨之痛的人是不可能发出这样痛苦的哀叫声的。

如果不是对大汉朝痛恨到骨子里的人,是不可能如此渴盼这个国家倒霉的。

三天三夜的大雪,对向来干旱的关中来说,是一个福音。

就这点积雪,撑不过冬天就会被黄土地完全吸收,并成为来年滋养禾苗的水分。

当然,再下三天三夜,积雪就会阻绝交通,压塌房屋。

大汉遭灾估计是太宰这个秦国的老臣最喜欢看到的美景。

雪停了,太宰的精气神似乎也被抽掉了,已经躺在床上一整天了,连吃饭这种最享受的事情也没有了兴趣。

云琅跟老虎很开心,少了一个吃饭的主力,一人一虎依旧没有剩下什么东西。

母鹿这几天眼睛水汪汪的,总是早出晚归,应该是发情期到了。

山里的梅花鹿很多,据太宰说,以前修筑阿房宫的时候,不论是仙鹤还是梅花鹿,乃至虎豹狼熊,巨蟒,大象,猪婆龙,园子里都有,数量之多,远不是现在汉国的上林苑所能比拟的。

这里的野兽,猎物的祖先大部分都是被猎夫驯服过,因此对人不是很畏惧。

这话云琅自然是不信的。

他相信阿旁宫辉煌无比,里面的飞鸟虫鱼一定多的数不胜数。

始皇帝穷搜六国珍玩,美人,珍禽异兽,征发数十万人修建阿房宫,里面一定穷奢极欲至极。

但是野兽的祖先被驯服过,以后的野兽就会跟人亲近?这也太唯心论了吧?

就他接触到的那几匹狼,豹子,野猪,好像没有一个是善类。

提到大秦,提起始皇帝,太宰的智慧一般就会消失,和野兽相比,他才是被始皇帝驯化的那个。

石屋里面的简牍,其实就是大秦灭亡之后三代太宰记录的秦陵维护记录。

从记载中云琅得知,最初的时候,负责维护秦陵的人手有两千人之多。

后来刘邦进咸阳之后,其中一千五百人战死在了咸阳,剩下的五百人继续维护秦陵。

然而,项羽后来进入关中之后,一把大火烧了阿房宫,咸阳,并派人穷搜关中,寻找秦陵的所在地。

这是太宰记录上最惨烈的一幕,五百秦陵卫士在与楚国密谍的交锋中逐日凋零。

其中有一百五十七人是在将要被俘的时候自戕身亡的。

有一个叫做彭驹子的家伙,四肢被楚卫斩断,然后用烙铁把他创口封闭,最后被人家从**位置插在削尖的木杠子上,哀嚎了两天,直到木杠子从嘴里冒出来才气绝身亡。

这个争斗直到项羽被刘邦在垓下击败,自刎乌江之后才慢慢的停止。

刘邦是一个真正做好当皇帝准备的人,他对秦陵没有什么兴趣。

而且开国的时候建都栎阳,秦陵这才逐渐退出了野心家们的视野。

一部《太宰录》就是一部守陵卫士的血泪史。

而后,汉高祖五年关中置长安县,在渭河南岸、阿房宫北侧、秦兴乐宫的基础上兴建长乐宫,高祖七年,营建未央宫,同年国都由栎阳迁移至长安县,因地处长安乡,故名长安城,取意“长治久安”。

八年前,危机重现。

十八岁的汉皇刘彻下令修建上林苑,诺大的一个上林苑基本上继承了阿旁宫的旧址,地跨三百里,辖长安、咸阳、周至、户县、蓝田五县县境,有灞、浐、泾、渭、沣、镐、涝、潏八水出入其中。

很不幸,秦陵又被囊括其中。

上林苑乃是皇家禁苑,又被雄心勃勃的刘彻当做训练羽林军的地方,于是,又有大批巡山猎夫,军卒出入其中,给秦陵带来了新的危机。

跟太宰一起守卫秦陵的本来还有十六个秦陵卫士的后代。

在这八年中,也逐渐消耗殆尽,仅剩下太宰一人孤独的守卫着沉睡在地下的始皇帝。

在遇见云琅之前的一个月,太宰最后的一个伙伴也被猎夫设下的陷阱杀死。

云琅放下最后一片简牍,长叹一声,心中所有的疑惑都有了答案。

太宰不是太相信他这个突兀的来到骊山的人,而是没有任何选择,如果没有新人加入,秦陵卫士将会彻底的灭亡。

云琅能想得到,在太宰最绝望的时候,天空中凭空掉下一个黑乎乎的人来。

这是神迹啊,是始皇帝派来帮助他这个孤独绝望的臣子的援兵。

即便是这样,小心谨慎的太宰同样守在一边观察了云琅一天一夜,直到他发现再不出现,云琅就会被野兽吃掉的时候才现身。

太宰不在乎云琅是谁,只要不是汉国奸细就好,这几乎已经是他要求的极限了。

太宰眼看着云琅整理完毕了最后一根简牍,沉声道:“看完了?”

云琅点点头道:“明白了,我是第五代太宰是吧?”

“我死之后你才是。”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孑与2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墨墨文学mmwx.cc),接着再看更方便。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温馨提示:按 Enter⤶ 返回目录,按 阅读上一页, 按 阅读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阅读。
汉乡》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或网友上传,墨墨文学只为原作者孑与2的小说《汉乡》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孑与2并收藏《汉乡》最新章节。
抗战之火线精英
抗战之火线精英

小宅男在家通宵玩cf,莫名其妙的来到了抗日战场。分享书籍抗战之火线精英作者:九耳猫

九耳猫 连载 469万字

从神话三国开始征服万界
从神话三国开始征服万界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这是一个穿越者继承大贤良师传承,推翻腐朽东汉帝国,建立全新星汉帝国,给诸天万界带来黄天秩序的故事。吕布戟灭神明,带来诸神黄昏。关羽刀斩邪魔,诛灭万界不平。“神罗是罗马,绿罗是罗马,这星汉怎么就不是大汉了!”——大贤良师丶万军之主丶万界先行者丶穆易。ps:这应该是一片种田文(大概)群号698098706

黄天秩序 连载 238万字

覆汉
覆汉

负大任,回千年,群雄并起三国乱,逞义气,斗江山,逐鹿中原起烽烟,狂风起,旌旗卷,刀关剑影月光寒,图天下,留美谈,万里山河碧血染。一个古汉语专业大学生坑爹穿...

榴弹怕水 连载 503万字

我在现代留过学
我在现代留过学

所谓天子者,父天母地,为天之子!或曰:天子做民父母,以为天下王!而朕,曾为天子!承六世之余烈,邵述先帝之志。鞭西贼而惩旧党,所能必为,所伐必克,扫皇宋百年之积弊,使天威远畅,丑氐震叠!奈何天不假年,英年早逝!幸上苍哀怜,使朕于九百年后重活,留学于现代之世,经历科学之盛!如今!朕留学归来,重归少年。三尺长剑在手,问尔群臣:何日缚得苍龙?

要离刺荆轲 连载 402万字

晋末长剑
晋末长剑

正如唐代诗人徐夤在《两晋》诗中所写的那般:“三世深谋启帝基,可怜孀妇与孤儿。罪归成济皇天恨,戈犯明君万古悲。”西晋得国不正,犯了太多错误,继承了东汉、三国以来的种种弊端。到了晋末,已经积重难返,亟待重新构建帝国的价值观及统治体系。但是“谁知高鼻能知数,竞向中原簸战旗”,历史没有给他们这个机会。自作孽,不可活。穿越者来到逐渐崩溃的西晋末年,他所能做的是——先活下来。

孤独麦客 连载 374万字

明天下
明天下

明末的历史纷乱混杂,堪称是一段由一些有着强大个人魅力的人书写成的历史。不论是李自成,还是张献忠这些叛逆者,还是崇祯,袁崇焕,这些当权者,亦或是吴三桂,耿精忠这些背叛者,每个人身上都有很多的故事,就是因为有了这些精彩的故事,明末的历史才变得大气起磅礴,波澜起伏。想要把这一段历史写好,自然要描绘出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物,不论他的立场如何,我们站在历史长河的边缘上旁观,他们不过是这条长河里的一朵浪花。冷眼看

孑与2 历史 连载

大宋的智慧
大宋的智慧

云峥打开了一扇门,就再也没有回头路,生活,就是这个样子,开了弓就没有回头箭,想回头已是百年身。这是一...

孑与2 历史 连载

我不是野人
我不是野人

这一次,不问成绩,只问本心,这一次只想好好写一回书,这一次写的是希望,写的是我心中最深的梦想,我真的好想认认真真的穿越一次,真真切切的在梦里活一次。我本平凡,庸碌,可是,我的梦却一点都不庸碌,每天睡着之前,我都会进入我的梦想的空间,在那个空间里一点一滴的活,一寸一寸的走,从光屁股开始,打造一个属于我,也属于所有人的梦幻空间。只是,这个空间比以往任何一个我小说里的空间都显得更加的真实,更加的具有可操

孑与2 历史 连载

唐人的餐桌
唐人的餐桌

过往作品《唐砖》《大宋的智慧》《银狐》《汉乡》《明天下》《我不是野人》本本经典,欢迎阅读。天下人,天下事,都不过是我大唐人餐桌上的一道道菜肴。虽然原始的食材便具有食物原始的风情,云初还是认为,最美味的食物还是需要经过分割,烹调,处置,最后端上桌的食物才是最符合大唐人肠胃的食物。清蒸,红烧,爆炒,炖煮……天下有多少事,庖厨便有多少种烹调手段。不论是高句丽,突厥,吐蕃,吐谷浑,薛延陀,铁勒……还是长鲸

孑与2 历史 连载

唐砖
唐砖

梦回长安,鲜血浸染了玄武门,太极宫的深处只有数不尽的悲哀,民为水,君为舟,的朗朗之音犹在长安大地回绕,异族的铁蹄却再一次踏破了玉门关,此恨何及?坟墓里的李世民眼见子民涂炭,该发出怎样的怒号?栏杆拍遍,只能见九州陆沉!胸中也充满郁闷之气,恨不能跨越历史长河,摘飞星,揽日月,让乾坤倒转。也罢,耳听得窗外鬼鸣啾啾,秋雨婆娑,剪一枝秃笔,为李唐盛世延篇,去掉阴暗的部分,我的大唐没有悲哀,只

孑与2 历史 连载

银狐
银狐

关于银狐:人的第一要求就是活着,第二要求还是活着,第三要求依旧是活着……在某些特定的环境下,活着就成了一种奢望。在地狱中我们仰望天堂,把手伸出去,虽然不能触碰到天堂,却能让我们距离天堂更近一些。在地狱里歌唱,在地狱里感恩,在地狱里相爱,在地狱里相杀,我们流着眼泪相互簇拥而后将匕首刺进对方的胸腹,不为别的,只是为了哪一丝丝若有若无的感恩。大宋的世界是我的羁绊,也是我的天空,只有振翅飞翔的鸟儿才晓得天

孑与2 历史 连载

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Copyright © 2025 墨墨文学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有小说均由程序自动从搜索引擎索引

Copyright © 2025 墨墨文学

本页面更新于2024-08-05 14:2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