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和梅尧臣苦口婆心的对王安石劝说,王安石是他们一直最看好的后辈,之前欧阳修甚至托付斯文与王安石。但对这两位老前辈的好意,王安石礼节态度十分的恭敬,但是他内心真实的想法,在座与王安石相熟的都能看出来。
"欧公,梅公二位所言,安石以为,方今万事所以难合而易坏,常以诸贤无意耳,如鄙宗夷甫者,稍稍骛于世吴。所幸如今仁圣在上,故而公家元海未敢跋扈。”王安石毕恭毕敬的对欧阳修和梅尧臣两位老前辈讲道。
话里话外的意思,在场的人都懂。
他认为现如今大宋朝野危机重重,就是因为像王衍这种崇尚空谈,不干实事的魏晋士人太多了,好在现在到大宋的本钱还算厚实,像刘渊这样的野心家才不敢轻举妄动,王夷甫们的清谈误国,才不至于闹到不可开交的地
步。
梅尧臣听王安石这么说,还想要与之争论,欧阳修苦笑一声,摆摆手,拦住了梅尧臣,微微对梅尧臣摇了摇头,示意他不要在争下去了。
有道是三军不可夺其帅,匹夫不可夺其志。宦海沉浮多年的欧阳修深知,想要靠三言两语就改变一个人长久以来形成的三观,那是根本不可能的,无其还是改变王安石的,那就更不可能了。
对于王安石的执拗,欧阳修也是心知肚明,指望他改弦更张,那还不如指望大宋禁军把燕云收复了呢,起码后者说不定还真有可能实现。
更何况现在是给王安石的饯别会,没必要因为这个争论到底,有伤和气。韩维和吕公著赶紧出来打圆场,心照不宣之间,把话题岔开了。
宴席文会中参加之人,也不仅只有王安石,这次还要送别曾巩,曾布,方翰韬这些新科进士们回乡,当然作为小团体中的一份子,苏轼父子三人也来参加了饯别会。
凑在一起,席上众人自然难免说起了今年科举之事,正好欧阳修和梅尧臣也是作为主考官主持了今年的科举甚至后面殿试也是破例由欧阳修主持,可以说,对于嘉佑二年的进士们来讲,欧阳修虽无前唐座师之名,但是却有其实。
趁这次机会,诸位进土也过来好好感谢了欧阳修一番。
面对着这些新科进土小字辈们,欧阳修很是开心,对着方翰韬,曾巩,吕惠卿,苏轼等人讲道。
“我这两年,不乐于升为内翰,成就功名利禄,旁人非鱼,但羡我衣着朱紫,皆以为我乐在其中,却不知我到底乐在何哉,”欧阳修指着方翰韬等人,欣慰的说道,"为大宋社稷选拨出你们这些人才后进,才是我真正为之而乐之事。"
方翰韬等人连忙谦让,说自己资质弩钝,全靠欧公慧眼,方才能出头。
兴许是宴席上欧阳修酒喝得有点多,亦或许是酒不醉人人自醉,端着酒杯,欧阳修开始和众人一对一嘱咐,如同师长送弟子远行一般。
"曾子宣啊,”欧阳修点名曾布,曾布一机灵,立马站起来,倒惹得欧阳修哈哈大笑,摆摆手道,"酒席之间,不必这么拘谨。”
曾布不好意思的挠挠头,他是被二哥曾巩一手带大的,平时曾巩对曾布要求就比较严厉,曾布对他这个二哥有点怕,而眼前的欧阳修又是自己二哥的老师,曾布就更是一板一眼,不敢稍逾距。
“你的文章我一直在看,诗赋策论,还是有功底的,笔间灵动,依稀可见子固的几分神韵,不过,就是你后面最近这两年的文章,行文之间,匠气却越来越多,灵气反而变少了。”欧阳修如此点评曾布道。
曾布虚心受教,只不过背在后背,藏在袖子中的手,悄悄的伸出来一点,对方翰韬比了个中指。
倒是让方翰韬一阵无语。老实来说,把匠气传染给曾布的罪魁祸首,还真是自己。有道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曾布和方翰韬当了两年舍友,天天在一起吃住学习,研究学习做题。
论诗赋文章,曾布基础比方翰韬好,但论做题技巧,还是方翰韬更厉害一点,于是方翰韬和曾布两个人便互相取长补短(其实是互相传染),不知不觉间,曾布身上很多习惯与口癖便深受方翰韬的影响,多少被带跑偏,两个人都串味了。
只听欧阳修接着说道,"不过人各有志,有人愿为韩吏部,有人愿为韩淮阴,也有人愿为韩晋公,我看你的文章中的抱负,倒是不愿为韩吏部,而是想成为韩晋公了。如此的话,也不必过于追求文章之道,还是把功夫多放在政事之上。我看你性格外柔内刚,跟子固是真的像,日后为政切莫强硬,否则过刚易折,欲速不达,与同僚不睦,以有后忧。"
欧阳修的锐评十分直白,曾布额头暗暗流汗,连忙拱手称谢道。”欧公之言,学生日后必铭记在心,不敢忘也。
说完了曾布,欧阳修紧接着又把章惇提溜过来,对章惇也是同样叮嘱一番,告诉他日后不能意气用事,遇到事情要多想一想,思想不要走偏激。章惇也是连忙拱手道谢。
方翰韬在旁边心中不得不感慨,欧阳修到底是老江湖,自己这些初出苏庐的愣头青小伙伴们的底裤怕不是都让欧阳修看得透透的了。曾布和章惇的性格,方翰韬自然也是了解的,两人都比较强硬,谁也不让谁,这一点两人倒是十分相像,可能正是因为太像了的缘故,故而曾布和章惇之间关系也最差。
尤其是欧阳修给曾布与章惇最后说的要与同僚和睦共处,怕不就是暗指此事。
锐评完了曾布和章惇二人,欧阳修便看向了吕惠卿和方翰韬二人,不过出乎意料,欧阳修好像是忽视掉了方翰韬一般,只是对吕惠卿说道。
”吉甫的才学,学者罕能及,为人心性,更是端雅之士风范,望日后学问再接再厉,不要浪费大好才华,未来大宋,有王介甫和吕晦叔,再往后,还是要靠你们了。”显然对于吕惠卿,欧阳修是相当欣赏,如同老师对待
班里成绩第一的优等生一般。
对于中生代,欧阳修最是推崇王安石和吕公著,将他俩视为大宋的股胱之臣,而在新生代中,显然就是吕惠卿了。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书包中文网】《成为神明的我只锤奇观》《桃花山刘家修仙传》《权力巅峰》《惶惶》《福晋来自末世[清穿]》《坏了,被蛇蝎美人捡漏了》《小侯爷他追悔莫及》《我有一枚命运魔骰》《从行星总督开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