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墨文学【mmwx.cc】第一时间更新《北宋社畜浮沉录》最新章节。
最典型的案例,就属田赋不均了,看看就在两税上,因为一时的凑合,还有低下的财政制度手段,就能搞出什么乡蛾子。
而现在要做的,就是通过方田均税,先把能优化的地方,先优化提升一下,工作一步步开始做,进行改良。听方府判这么一说,蔡确等人也明白了方府判的意图。
之前方府判和司马旦讨论理财,不仅是为了后面搞提举东南五州坑冶司做准备,也是为了眼下这个方田均税做铺垫。
而这一系列举措,项庄舞剑,志在沛公。蔡确忽然想到了另外一种可能。
而会议上,又专门让沈括和李诫搞那什么代数和几何,以此为根,开班新算学速成班。现在又开始搞新方田均税,这一揽子计划,很明显,是为了彻底铲除州府那群官吏。
大宋的胥吏,有一句话说的好,”官无封建而吏有封建。”官员都是流官,各地宦游调任,而胥吏则都是本地的地头蛇,很多胥吏,甚至是家里世世代代在本地做胥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势力,他们能把官员们当猴耍,让官员们不得不跟他们合作,靠的就是对政务流程的熟悉。
别的不说,就大宋基层地方那乱七八糟的财政屎山,每个地方和每个地方的税赋都不一样,只有他们这些在此经年累月干这行的,才能熟知内幕,能把账滴整清楚,把税大概收明白。(当然有时候实在太乱了,他们这些专业人士也会错漏百出)
毕竟这些政务流程和财政版籍,这些庞大的屎山,就是由这些胥吏的祖辈们在晚唐五代的时候搞出来的,世代传下来,只有他们家里人会熟悉这其中窍门,旁人根本搞不明白。
有点像经学世家们垄断知识,从而垄断官员来源一样。
要是不改变这种情况,方府判就算想收拾这群胥吏,那最后也只能干掉一两个头目,意思意思就完了,后面还得捏着鼻子再继续和他们合作,根本没法连根将他们拔起,不然工作都没办法展开。
但现在方府判这一揽子方案出炉,瞬间就不一样了。
通过改进算学,降低入门程度,成批量培养算学人才,这是培养新人,来担那些胥吏们的饭碗。开展新方田均税,这是废掉那些胥吏们手里依仗的本钱。毕竟胥吏们靠的就是熟悉政务流程,财政屎山。如今按照方府判的新算学体系,将这些制度和账滴重构一遍,将财税行政,做到一定程度的透明化,他们手中最大的倚仗就没有了。
这是绝户计。
当然只搞这些,只是制度上治本,人身上的攻击,也是必不可少的治标环节。果不其然,想到这里,蔡确听到旁边方府判问张诜道。“林昭庆他们这些闽商,是不是最近又来铁监进货了?”
“是的,他们来的很快,而且这次带的钱财很多,铁监做了一笔大买卖。”张诜恭敬回答道。“他们怎么这么快就筹集了这么多钱财?不对劲啊,是从哪里搞的?”方翰韬沉吟问道。“听说一部分是把刀卖给了宣毅军,从而回笼了一些款子,不过这是小头。听说大头还是他们从南禅寺,找
质库的谢知院借贷了一大笔钱款,方才有钱来铁监做买卖。”张诛回答道。
“南禅寺这么有钱?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啊,”方翰韬略带讶异说道。
“府判,南禅寺有钱,这是常州人尽皆知的事情,”这时候地头蛇胡宗愈连忙给方翰韬解释道,“如府判之前寻问风俗时所见,南禅寺占地无数,乃是无锡县最大的地主,因为寺院的田地不用缴纳科配,也不用服差役,故而百姓于其之下寄田无数。寺院的和尚们也耍些手段,在买地之后,将本应属于他们的田赋,转嫁给之前的田主之上。另外南禅寺也是常州最大的高利贷债主,放贷无数。因此他们手里有钱,也是正常之事。”
方翰韬摸了摸下巴,他之前来无锡县视察的路上,一起去农民家走访调研一番,当时就对南禅寺质库印象很深。
如今再度提起,方翰韬便笑着向胡宗愈问道。
“别的不说,就寄田和转嫁田赋之事,若是没有官府中胥吏相助,就凭这些和尚们,也做不成此事吧?那个质库的谢知院,之前也在那个朱老丈家里听说过,他是什么来头?”
“府判确实高见。”胡宗愈笑道,”这些胥吏贫渎,为了躲避官府追罚重责,一般都会给自家里人安排后路,要么让父母告忤逆,要么是分家各户另居,在官留公文存照,不相往来。平日为吏之时,说是吃斋念佛,实则内地里将积攒的钱财,多余的便送进寺院里做香钱,待得年老之后,吏职交由亲戚后辈来继任,而自己便去寺院出家,在寺院养尊处优。那个谢知院,便是州府谢孔目的叔叔,当时就是继了他的位置,方才来州府做孔目。”
“这大宋旋转门玩的还挺麻溜的嘛。”方翰韬低声吐槽一句,蛇有蛇路,鼠有鼠道,这些公吏玩的还挺花。吐槽完之后,方翰韬便脸上带着似笑非笑的表情,转而看向张诜,让张诜毛骨悚然
“枢言,怎么样,你该知道这方田均税,该从哪里开始均了吧?破局的关键点来了。诺大的一个南稗寺,我就不信没有什么破绽官司,百姓中没有什么冤债官司。去吧,也该你当回青天大老爷了,去搞无锡县扫黑除恶专项行动嘞。”
方府判最后说了句莫名其妙的词,让张诜没听懂,不过整句话的意思终究还是领悟到了。蔡确心中暗暗感叹,人身攻击的治标环节来了。方府判的清算,果然还是那么一丝不苟,非常严谨。先断爪牙,再挖根本,最后连根拔起。这一套送葬仪式,操办得很熟练嘛!
第三十九章天水违行始作谋
蔚蓝的天空如洗,万里无云,艳阳高照。
此时已至立秋,到了三伏天的尾巴。虽然阳光仍然炽烈,暑热仍在,不过与盛夏滚滚热浪相比,此时骄阳已为强弩之末,偶有清风徐来,送来一丝丝凉意,让人惬意无比。
这样的天气,谁也不想上工,就想在家里躺着,朱源样也不例外。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