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上传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墨墨文学mmwx.cc),接着再看更方便。
可怜方翰韬最后只得这么说了,确实没骗人,这些玩意都是高考必背,他现在都能记得牢牢的。更没骗人的是,这些确实都只读了一点点……
方翰韬的话听到曾布耳中却大为不同,好家伙,这才十二岁的年纪,读书竟然如此之多,涉猎如此广泛!曾布对方翰韬不由得肃然起敬。
但是,虽然方翰韬这么说,曾布也不能就这么信了。“那方兄,我就先随意问问你一下吧。”方翰韬不由得腰背一直,来了来了。摸底考试正式开始。
第十章误将驽马作骐骥
“那请问方贤弟,孟子有言,舍生取义,此言出于何处,原文又是如何?又能作何解呢?”曾布问道。方翰韬一听,这不就是孟老头在鱼和熊掌之间犯选择困难症,不知道要吃哪个的那篇嘛。
这篇高考必背,我会!
当即从“鱼与熊掌”开始,很是顺溜得背了下来,一点都不带磕巴的那种。
方翰韬边背,曾布在旁连连点头。等背完后,曾布又让方翰韬解释孟子这段话是什么意思,舍生取义的具体内涵又是什么。
这些方翰韬自然熟得很,巴拉巴拉说了一通,让曾布颔首不及。
接着又问了“王何必曰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几篇,方翰韬又是先背,再解释含义,回答曾布的一些关于内容上的提问。
方翰韬的这一番表现回答让曾布很是满意。
说实话,方翰韬光是流利的背下来倒是让曾布感觉没什么,死记硬背嘛,旁边的曾肇都能把孟子这几篇滚瓜烂熟的背下来,最难得的是这个方翰韬对于这些篇章的内容内涵掌握得十分精准,理解十分透彻。
这可是相当不容易的!
要知道,就算在此时的科举考场上,关于经义,都是以默写填空这一形式来考,也就是所谓的“帖经”,“墨义”。大部分举人,平均水平都是只会单纯的死记硬背,更有甚者,甚至连经义的句读断句都不会,字音都能念白。
进士们的水平才好些,但就经义之中的理解,也不出孔颖达注疏的窠臼。
反正科举考试只是考默写填空,写对就完事了,还要啥自行车啊。
这就跟明清时候的科举完全反了过来,换成贾宝玉这种精于诗赋的不爱看经义的,来此时说不定就能高中进士,但在明清就只能混在大观园吃姐姐妹妹们嘴边的胭脂了。
大环境就是这样,以方翰韬在孟子这三篇的表现上来看,放在这里面简直像个超人。
曾布很满意的对方翰韬说道,“有道是窥一斑而知全豹,方贤弟看来是对孟子颇有造诣啊,孟子只是子书,方贤弟在其上的理解都如此之好,我要是再问你关于《孝经》,《诗经》这些,反倒是显得多此一举了。”
方翰韬不由得挠了挠头,这其中怕是有什么误会吧。
自己根本没咋看过孟子,但奈何曾布老哥就逮着高考大纲范围里的问,那只好曾布问啥自己答啥。
其实这也不怪曾布,他手上又没拿着书,空口随便这么问,一时之间能想起啥就问啥,《孟子》里这些篇章,曾布自然是首先就着印象深刻的精华篇章问,而教材和高考大纲自然都是选孟子里优秀篇章进课本。
那自然这撞车纠完全不稀奇,也是很大概率发生的事情。
曾布问完了孟子这一块,紧接着又开始问《左传》了,不过曾布对《左传》好像不如对孟子那么熟,也不咋重视。因此就让方翰韬自己能背啥就背啥,自己又从旁边的书架上找到书来对着看。
那方翰韬自然又是把自己会背的背了一遍,什么《曹刿论战》,《郑伯克段于鄢》,《烛之武退秦师》这些篇章背,曾布对着一看,基本上没啥大问题,《左传》这块也算是过了。
接着曾布把《左传》收拢到一边,干脆对方翰韬说道,“《春秋》断烂朝报,不足为道也,这块也就过了。我看方贤弟经义上基础很好,我直接问你经义之中的义理吧,反正你连其中内涵都会,那自然肯定是背诵无疑的。”
古代读书学习路径便是如此,不论是私塾还是官学,老师教书都是先让学生们背,甭管学生到底懂不懂啥意思,反正先背下来再说,等都背到烂熟后,才开始讲里面说的到底啥意思。
曾布也是如此意思,你都对里面内容理解这么透彻了,那肯定都会背了。就像一个人要是会解方程,那自然就不会接着考他四则运算。
方翰韬哪知道这里面的道道,那自然是曾布问啥他说啥,俩人从荀子的性恶论一直开始摆龙门阵,摆到什么韩非李斯的法家,又从法家扯到经典问题,“秦为何二世而亡?”,反正方翰韬以前也是老网络键盘侠了,这些都是掰扯烂的话题,自然是说的头头是道,其中展现出的史学素养和思维逻辑让曾布大为赞叹。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港岛风云再起》《志怪书》《重回千禧当学霸》【奇幻小说网】【蔷薇小说网】《苟道修仙,从种田开始》《仙子,逼我吃软饭是吧》《官人官色》《精灵世界的心灵大师》《回到过去做财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